- 施玉兰;
<正>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九五"时期乃至下世纪初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根据国家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和要求,深刻认识实现"两个转变"的客观必然性与艰巨性,认真准确地把握"两个转变"的实质内容与内涵,防止偏颇倾向,寻求实现转变之路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课题。一、实行"两个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实行"两个转变",是我国进一步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两者关系的具体
1996年0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江涛;
<正> 国有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就是把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精耕细作方式,移植到经营货币资金的业务中来,注重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通过经营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的一种银行经营方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化经营,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十大转变。一、思想观念由追求总量扩张,注重外延型发展向追求效益质量,强化内涵发展转变
1996年08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钢;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经济,非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极为迅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需要建立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种社会服务体系。在金融服务体系中,原有的国有专业银行面对汪洋大海般的"两小"企业(集体、个体),对金融服务需达到"额小、多样、期短、面广"的要求很难适应,从而使"两小"企业出现了"四难":开户难、存款难、贷款难、结算难。在这种背景下,以"两小"企业为
1996年08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季正元;
<正> 根据"四讲一提高"活动的开展和结合人民银行思茅地区分行的实际,对领导班子建设问题谈点看法。一、班子要有一个好的形象班子的形象好,群众就有信任感、希望感。班子就会增加向心力、号召力。我区人行系统的班子很大部分作了调整,叫做新班子、新面孔,还应该有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班子的带头作用。用省委书记高严的话来说,就是"做政治坚定的带头人,做解放思想的
1996年08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兆霞;
<正> 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已是一个时间问题。在转轨过程中,各专业银行首先重视贷款方式的改革,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加速资金的周转,获取更多的利润。主要的做法就是将过去的信用贷款、政策性贷款为主,转变为抵押、担保贷款为主,这的确降低了贷款风险,减少了行政干预,对各银行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运作,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保证。但抵押和担保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并非万无一失,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又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1996年08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雷英;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切实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为依据,确立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依法保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真正使
1996年08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饶风明;
<正> 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低下,特别是一些基层分支行经营亏损居高不下,且有递增趋势。制约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如何化解难点提高效益,笔者拟对此进行探讨。一、提高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难点(一)宏观政策方面1、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仍承担大量政策性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是进行宏观调控的诸多工具中的一种主要工具,为了服从宏观大局的需要,有时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投入大量的政策性贷款。虽然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
1996年08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瑞三;
<正> 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整顿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朱副总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把银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尽快把我国国家专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实现这个目标,
1996年08期 34-3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昌健;
<正>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险,这种主要为分摊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的经济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保险业的发展,改革的浪潮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云南省保险业从1991年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构方面:在原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基础上,199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昆明代理处;1993年7月8日又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云南代理处;1993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太
1996年08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凤生;
<正> 中国保险业恢复十余年来,其发展主要呈现着量的扩充。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在正迈入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并重发展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将使质量成为保险市场竞争的焦点。今后保险企业能否生存并得到发展,质量已成为重要因素。一、质量对保险企业至关重要质量对保险企业稳定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树立企业的良好
1996年08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进良;
<正> 保险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中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各种体制的群体和全体公民,面对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保险职工的"上帝"们,我们要如何才能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呢?一、热情周到服务。"热情"二字是保险职工开展工作的"铺路石"。所以保险职工一定要将这二字在脑海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保险职业的服务性很强,无论展业宣传还是查勘理赔,都是服务。所以我们不仅展业宣传时要热情,查勘理赔时更要热情。要坚决克服和杜绝展业宣传"磨破嘴皮面带笑",而查勘理赔却"板着面孔懒得动"的不良行为。要认识到保险业务是长兴之业,不是朝暮之举,要放宽眼界,让热情随时随地陪伴着我们。
1996年08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